北京街巷整治:“加减”之间魅力增
说到街巷,老北京人的脑海里往往会呈现出三四十年前的画面:遍布京城的街巷胡同,安静而闲适,狭长而空旷,一座座古朴典雅的庭院透着老城的悠悠风韵,进进出出的人们相互打着招呼:“您吃了吗”?特别是在雪后的冬日里,一排排房檐下挂满了晶莹剔透的冰锥,孩子们扎堆玩着属于他们的游戏,听到卖糖葫芦的呟喝声往往会围拢过来。到了夏日,便有了此起彼伏的蝉鸣,三三两两的居民摇着蒲扇在树下纳凉聊天……
背街小巷被称为城市的“毛细血管”,虽然“背”而“小”,但在居民眼中,这些小巷、街道是每天的必经之路,离生活最近,距百姓最亲,其环境好坏、品质优劣,直接关系到居民幸福感。
然而,近些年随着市场经济发展,北京“大城市病”在街巷显现,从形形色色的私搭乱建,到密如蜘网的电线;从垃圾到处扔、“开墙打洞”随处见,到汽车、摩托车、三轮车、自行车以及各种类型的僵尸车乱停乱放,一种纷乱无序、渐进式的“加法”,让昔日北京街巷宁静清爽的画面不再。特别是老胡同的古风民俗、市井人情渐渐被现代城市病所吞噬,所谓的“乡愁”和“宜居”自然也就大打折扣了。
为把北京打造成美丽宜居、和谐幸福的首善之区,解决城市精细化管理“最后100米”的难题,一场力度空前的街巷治理工作在全市展开。就拿西城区什刹海街道景山社区的陟山门街来说,地处景山公园西门和北海公园东门之间,与故宫只有一路之隔,可谓占尽天时地利的黄金宝地。近20年间,旅游经济的兴起,使这条300米长的老街成为小商小贩云集之地,伴之而来的是车辆的无序停放和严重的私搭乱建。由于沿街的房子纷纷“开墙打洞”翻盖门脸,使得原本宽十多米的巷子,被占道经营的商铺挤压到只有两三米。成天车来人往,上岁数的老人出门上个厕所都不放心,救护车开不到门口的事儿时有发生。
要恢复老北京街巷风貌,就必须正本清源,有规划、大力度的做“减法”。于是乎,借着疏解整治促提升,陟山门街所在的街道和社区用了半年时间将所有违法建设予以拆除,所有违章经营一律取缔;青砖灰瓦的沿街平房全部按原样恢复,并且一鼓作气实现了机动车禁行,并解决了困扰胡同多年的停车问题,使得这条老城街巷重焕生机。
这样的事例在西城区乃至整个北京市比比皆是。如,西单商业区的横二条胡同、宣武门外的达智桥胡同、陶然亭的里仁东街、德外的弘慈巷、广外的茶源路,等等。仅西城区近一年来就有20多条胡同街巷通过“减法”减出了老城风韵,减出了更为宜居的环境。
6月7日,北京日报以“百米旧巷成新景”为题,报道了朝阳区八里庄街道电厂北门路的整治成果。这是一条刚刚完成综合提升的背街小巷。过去十多年里,这里道路坑坑洼洼、空间狭窄,路边是商贩私搭的小菜店、小商店,门口随处可见垃圾、污水。早晚高峰,巷子里是进的进不去、出的出不来,交通拥堵不堪。经过半年整治,小巷“颜值”飙升,不仅道路铺装一新,整洁的黄墙灰瓦取代了乱糟糟的违法建筑,路边种上了绿植、布置上了花卉小品,而且综合配套设施也同步完善起来了,居民的生活品质提高了一大截。
说到生活品质,自然包含着宜居。对于居住其中的人们而言,街巷胡同整治的意义不仅仅是保护,更在于宜居。“不方便”“不舒适”,曾是很多老街坊对胡同生活的共同记忆。就拿前门草厂三条至十条胡同来说,曾经的状况是,排队上厕所、垃圾污水遍地、私搭乱建丛生。经过由表及里的整治,给人的感觉是“天翻地覆”。这里不仅违章建筑不见了,架空线入地了,在胡同外建了停车设施,对机动车、电动三轮车等集中存放,胡同彻底实现不停车。为方便老年人、残疾人回家,物业公司配备了电瓶车,随时接送。
与此同时,这里的胡同还新增了主食厨房、便利菜店、理发店,社区公厕也华丽升级了,冬天洗手有热水。胡同还见缝插绿、立体播绿,增加了百余处绿化小景观。为了四季有绿,在背风向阳的地方种了竹子和黄杨;考虑居民喜好,种了石榴、丁香、玉兰等。过去,胡同里的一些野蛮生长的葡萄,如今搭了葡萄架,引导葡萄藤有序生长,居民们在葡萄架下唠家常、下棋打牌,其乐融融。胡同还成立了小院议事厅、养犬自律会、养鸽协会,让居民参与到街巷胡同治理之中。
可以说,北京街巷胡同整治在“加减”之间,既保持了老城的烟火味,又不失现代的便利度,兼顾了保护与宜居,居民幸福感、获得感满满。
生词:
1. 呈现 : 显现;展示出
2. 遍布 : 散布各地;到处分布
3. 必经之路 : 一定要经过的道路
4. 展开 : 张开;使伸开或伸展;大规模地进行
5. 风貌 : 风采、特征与外貌
7. 整治 : 翻修,使恢复原样
8. 彻底 : 通透到底。形容深透、完全而无所遗留
9. 引导 : 带领;使跟随
网址:http://baijiahao.baidu.com/builder/preview/s?id=1602966647539205106